当前,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的新形势下,光伏行业将迎来新一波的发展机遇,东方日升将牢牢把握机会,坚持'思进思变思发展,创新创业创一流'的经营理念,加强与同仁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玻璃新增产线建设需要1.5-2年,产能爬坡时间约为3-4个月。自今年7月以来,随着复产之后光伏装机需求释放,国内光伏玻璃市场开始升温。
目前,上游光伏玻璃的供应短缺和价格暴涨已给光伏行业带来困境。然而,尽管供需失衡,但光伏玻璃短期内产能仍然受限。2019年四季度新增装机占全年的46.9%,预计2020年四季度全国新增装机占比更高。6家企业呼吁,第一、玻璃产能的严重短缺使组件企业的排产、出货面临严重危机,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协调资源,竭尽全力保供应。玻璃季节性短缺由光伏行业季节性需求失衡造成。
就在11月3日,隆基、晶科、天合、晶澳、东方日升、阿特斯(排名不分先后)等6家主要光伏组件企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而新增光伏组件产线只需要半年就可完成。与传统深色、不透明太阳能电池(吸收可见光)不同,TPV可以利用紫外线中的不可见光。
首先,允许使用波长更长的光;其次,可以有效收集光子;第三,带电粒子能更快地传输到电极。韩国仁川国立大学(Incheon National University)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基于金属氧化物的TPV设备的创新设计,在两个透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之间插入一层非常薄的硅,以开发高效TPV设备。这项设计主要有三个优点。科学家们利用该装置来操作一个风扇的直流电机,从而进一步证实其发电能力。
研究负责人Joondong Kim教授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在氧化锌和氧化镍之间嵌入一层非晶态硅超薄膜,制造出一种高功率透明太阳能电池。传统太阳能电池可以是湿电池(以溶液为主),也可以是干电池(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
据外媒报道,韩国科学家创新设计高功率透明太阳能电池,推动实现离网生活,构建可持续绿色未来。科学家最近开发出透明光伏(TPV)装置,即传统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版本。要做到这一点,太阳能电池板的方便性和透明度非常重要在182战队看来,高电流意味着CTM损失增加,组件成本上升,同时电流加大电阻损耗增加,会导致组件工作温度提升、发电性能下降,所以三家的组件新品工作电流均控制在了13-13.5A。
一方面,这与组件尺寸众多给下游带来的困扰密切相关,标准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但当前首先能够完成的即是同一硅片尺寸下的组件尺寸标准化。今年5月份,三家相继发布了基于182mm的组件产品――这是结合系统端的现状,综合考虑到组件的生产、安装、运输、系统配套各环节实际情况反推出的规格。按照隆基的规划,到2020年底,其硅片、电池、组件产能预计将达到75GW、28GW以及50GW。此外,尽管三家主推的组件版型以及应用技术的侧重点略有差别,但在组件宽度上却非常一致。
在组件这个大江湖中,晶澳、晶科、隆基是坚不可摧的182战队,但回归市场之后,如何在182的平台上做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也是三家企业面对的又一挑战。在技术路线切换的关口上,晶澳一直领先,无论是单、多晶的路线,还是PERC技术的切入、一体化的布局,晶澳在技术战略布局上一直保持在行业头部梯队中。
晶科已经是连续四年的全球组件出货冠军,强悍的全球市场开拓能力让晶科组件出货到了140多个国家,海外市场占有率高达30%。与一路高涨的市值相辅相成的是,这家企业在产能扩张以及营收净利润方面也是光伏制造企业中的佼佼者。
综合2020年晶澳科技宣布的扩产规划,到2021年底,其硅片、电池、组件产能都将达到约30GW。正如晶科所言,应用182组件的系统方案是真正能立刻看得见的降本方案。需要强调的是,大尺寸组件带来的通量价值已经不需要赘述,系统成本正随着组件功率的增加而降低,不过相比于单纯增加面积,降低度电成本的大任更多的还需要提高转换效率来担起。事实上,这三家企业,每一家在光伏组件环节都有着几乎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相比于竞品,在现有产线基础上,借用166成熟生产经验可以让182组件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良率标准,同时生产设备以及上下游供应链的成熟配套也给182组件更多的可靠性加持,为全面实现光伏平价添砖加瓦。根据公开数据,到2021年底,三家企业的182组件产能合计将达到54GW。
在市值高歌猛进之后,隆基已经成为光伏行业在资本市场的代言人。11月12日,晶澳、晶科、隆基约您一起探讨如何回归客户价值、打造更优度电成本。
13次打破世界纪录的研发实力,辅以深厚积累的工艺制程,技术全面的硅片-电池-组件制造等环节协同优化,能充分发挥技术潜力,也能有条件率先实验并推行新的材料和技术。这将是组件三巨头第一次公开的推广合作,11月12日,晶澳、晶科、隆基将在上海新华联索菲特酒店展开一场关于182组件的全维度解读,为2021年抢占平价市场做准备。
从美股回归之后,晶澳科技明显加快了在产能布局上的速度与力度。与此同时,隆基在组件端的动作也异常迅猛,从上半年的出货情况来看,隆基一路高歌猛进,出货排名快速攀升,全球市场表现堪称惊艳。
这家已经成立15年的老牌光伏企业,多年来一直以稳著称业内。虽然三家企业各有优势,并且也是组件环节最具优势的竞争对手,但是在尺寸路线的选择中,这三家却是182的坚定拥护者以及主导者。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玻璃尺寸的兼容程度。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晶科一直奉行的市场布局准则,连续四年稳居NO.1也证实了晶科在战略布局上的精准与独特
从美股回归之后,晶澳科技明显加快了在产能布局上的速度与力度。11月12日,晶澳、晶科、隆基约您一起探讨如何回归客户价值、打造更优度电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大尺寸组件带来的通量价值已经不需要赘述,系统成本正随着组件功率的增加而降低,不过相比于单纯增加面积,降低度电成本的大任更多的还需要提高转换效率来担起。晶科已经是连续四年的全球组件出货冠军,强悍的全球市场开拓能力让晶科组件出货到了140多个国家,海外市场占有率高达30%。
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玻璃尺寸的兼容程度。按照隆基的规划,到2020年底,其硅片、电池、组件产能预计将达到75GW、28GW以及50GW。
相比于竞品,在现有产线基础上,借用166成熟生产经验可以让182组件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良率标准,同时生产设备以及上下游供应链的成熟配套也给182组件更多的可靠性加持,为全面实现光伏平价添砖加瓦。13次打破世界纪录的研发实力,辅以深厚积累的工艺制程,技术全面的硅片-电池-组件制造等环节协同优化,能充分发挥技术潜力,也能有条件率先实验并推行新的材料和技术。在技术路线切换的关口上,晶澳一直领先,无论是单、多晶的路线,还是PERC技术的切入、一体化的布局,晶澳在技术战略布局上一直保持在行业头部梯队中。在组件这个大江湖中,晶澳、晶科、隆基是坚不可摧的182战队,但回归市场之后,如何在182的平台上做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也是三家企业面对的又一挑战。
与此同时,隆基在组件端的动作也异常迅猛,从上半年的出货情况来看,隆基一路高歌猛进,出货排名快速攀升,全球市场表现堪称惊艳。根据公开数据,到2021年底,三家企业的182组件产能合计将达到54GW。
今年5月份,三家相继发布了基于182mm的组件产品――这是结合系统端的现状,综合考虑到组件的生产、安装、运输、系统配套各环节实际情况反推出的规格。正如晶科所言,应用182组件的系统方案是真正能立刻看得见的降本方案。
一方面,这与组件尺寸众多给下游带来的困扰密切相关,标准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但当前首先能够完成的即是同一硅片尺寸下的组件尺寸标准化。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晶科一直奉行的市场布局准则,连续四年稳居NO.1也证实了晶科在战略布局上的精准与独特。